各位高中生宝子们!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,深夜在台灯下,盯着天花板,那心跳声比秒针声还清楚。明明困得眼皮都在“打架”,可脑子里就像塞了台一直转不停的洗衣机。作业、考试、朋友的冷言冷语、父母的期待……这些东西在黑暗里搅和,搞得你连翻身的力气都没了。
今天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就来教教大家,高中生心里烦睡不着咋疏导。
第一步:给焦虑“做减法”。别跟失眠硬刚,先接受它。试试“5分钟法则”,闭上眼,默默数窗外传来的5种声音,像风声、虫鸣、远处的车流声;或者想象自己把烦恼写纸上,然后“咔咔”撕碎。这时候大脑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电影,咱不用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解决,先让身体放松下来就行。
第二步:重建“睡眠仪式感”。睡前1小时,把手机调成灰度模式,就像给大脑装了个“静音键”。再试试“感官疗法”,泡杯洋甘菊茶,那苦味能刺激副交感神经;用温水泡脚的时候数自己的呼吸,吸气4秒,屏息4秒,呼气6秒。这些小仪式就是在告诉身体:“嘿,该休息啦!”
第三步:把“压力”变成“故事”。失眠的时候,给焦虑起个名字。比如说“数学试卷怪”总在凌晨三点来敲你脑壳,你就跟它说:“我知道你着急,但咱明天早读课再唠,行不?”用第三人称看烦恼,就像听别人的故事,你会突然发现,那些让你喘不过气的焦虑,其实也没那么吓人。
展开剩余55%第四步:白天“透支”精力。要是晚上睡不着,白天就多消耗点能量。课间来个1分钟靠墙静蹲,午休听10分钟快节奏音乐,放学后绕操场慢跑三圈。让身体真真切切地累起来,就像给过载的电池充放电。别怕白天犯困,困意那可是自然给咱的礼物。
第五步:画一张“情绪地图”。失眠的时候,用手机备忘录写下三个问题。一是最近哪件事让自己最烦躁;二是给这种情绪打个分,1到10分,现在是几分;三是明天早上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啥。这些文字就像锚一样,能把飘忽不定的情绪给固定住。你会发现,困扰你的往往不是失眠本身,而是对失眠的害怕。
最后还有个小秘密,如果躺了超过40分钟还没睡意,别硬躺着。起来干点小事,叠件衣服、整理书桌,甚至对着镜子做做鬼脸。这些动作能释放内啡肽,“换个环境”这暗示,可比数羊管用多啦!
记住哈,失眠不是敌人,它是身体在提醒你,该给心灵腾点空间啦。就像春天的树苗,偶尔也得经历寒冬的蛰伏,才能在雨后长出新芽!大家都赶紧试试这些方法,希望你们都能睡个好觉!
主讲人: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,国家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;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,具有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教育学多重背景,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,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,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,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,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.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。
发布于:安徽省亚金配资-股票网上配资平-如何带杠杆炒股-股市场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